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
作者:刘德全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8 11:29:3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4.1 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状况

  对于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其物业开发的互动方面的认识,我国目前仍然是停留在一个初步的阶段。由于政府的开发政策以及经济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因素使各开发部门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地铁对地区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地铁物业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来看,地铁的设计与地铁上盖物业的设计基本是处在彼此分离的状态,欠缺沟通,在地铁出入口和通道设计上较少考虑彼此的要求,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到商业的人流。而从地铁枢纽站的建筑环境及其商业环境来看,其设计仍然缺乏整体综合开发的观念。如地块的划分未充分考虑开发的需求与商业环境建设在未来的要求。一些地块过于零散且规模偏小,给综合开发带来不少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群众、开发投资方及建设部门各方面的参与协调才能解决。

  4.2 广州地铁枢纽站与地铁物业开发发展前景

  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完成,地铁物业的发展,其商业环境将在广州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线物业规划的50万平方米的大商业设施对于广州市发展现代化的国际性商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和改善购物环境具有卓越的作用。因此对于研究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物业开发的互动性研究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对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别国经验,从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有:

  1)地铁与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相互促进,增进地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高效换乘、衔接能力的地铁枢纽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可达性,同时也吸引大量客流,使站点周围和沿线的土地大大增值,从而使土地开发得到可观回报。例如,香港地铁物业开发使地铁投资收回达15%。

  2)为了给市民的购物行为带来便利,几个商业空间在地铁枢纽站地下层连通发展成为大型地下商业设施。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广场地下一层不断扩大,整个系统横向连接多个商业中心,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商业步行空间。

  3)为提高经济利用价值或鼓励投资开发,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瑞士的苏黎世等城市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地铁枢纽站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区,使一部分空间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面人行交通的紧张状况。

  4)在充分利用地下层空间的同时,统筹考虑地下空间与地面以上的公共商业项目安排及垂直交通组织,力争使人流从物业地下空间便能在内部纵深做垂直方向的输送。

  对于目前,广州地铁二号线各枢纽站的建设中,以一、二号线交汇点公园前站为例,谈谈地铁枢纽站的设计及其地块的物业开发。位于地铁一、二号线交汇点的公园前站,紧邻广州商业旺地北京路,周边商业气氛浓厚。该地块的物业开发现正策划设计中,对其地下空间的商业环境开发,考虑可与中山五路地铁沿线物业“中旅商业城”、“百汇广场”、“地铁公园前站商业街”和在建的“JY-2商业大厦”、“吉祥大厦”等商厦、楼宇构筑成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地铁交通联成一片,形成地下、地面互联互通的商业体系,从而进一步扩大北京路商业辐射力,吸引大量的消费群体,并可为地铁运营带来大量的客流。该地块的开发,对于如何提高地铁枢纽站对两个地铁线的纵深方向的辐射力将是广州旧城中心区复兴的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随着2002年底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及人民公园南广场的建成,相信未来该地块的商业价值更加突现,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5.结语

  地铁枢纽站换乘、衔接空间与地铁物业开发的互动性发展是一个内容广泛、设计各科学知识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只是粗略地、定性地对某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完善的发展阶段。无疑,以地铁为代表的沿线及上盖物业的开发利用将是新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部分。作为地铁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应通过亲身的调查、实践以及对具体项目的详细分析,去探讨广州地铁沿线物业的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塑造,理性地思考未来地铁的发展道路。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